发表时间:2020-08-04阅读次数:57653作者:孙永建来源:
一、近期我市涉生安全事件情况
1. 3月18日19时许,丛台区黄粱梦镇苏里村附近一名6岁男孩不慎落水溺亡,3月20日上午其遗体打捞上岸。该男孩系黄粱梦镇袁庄村太阳花幼儿园(民办)大班儿童。
2. 3月24日18时许,肥乡区第二实验小学三年级一名男生在家中坠楼死亡。
3. 5月2日下午,鸡泽县六方湖一名14岁男孩在湖边玩耍时不慎落水溺亡,5月3日下午遗体打捞上岸。该男孩系鸡泽县风正乡东六方村人,就读于风正中学七年级。
以上三起事件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同程度的舆情信息,受到了市委、市政府和省教育厅的高度重视,市领导和省厅领导做出了重要批示,目前三起安全事件均已得到妥善处理。
二、第一季度全市学校安全检查情况
3月26日至4月2日,全市教育系统开展了安全大检查活动。期间,组织了14个督查组,由局领导班子成员任组长,对全市20个县(市、区)和市直学校进行了督查,共检查学校100余所,提出问题和建议近150条,下发整改通知书29份。检查发现,大部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高度重视安全工作,安全工作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,安全网格化管理进一步推进,人防、物防、技防水平进一步提升,安全管理措施进一步强化,隐患排查整改持续推进,师生安全教育深入开展。但是,通过督查调研发现,当前全市学校安全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,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一是思想认识上重视程度不够。有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安全意识淡薄,没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学校安全稳定工作,对市教育局安排部署的安全工作不了解、不重视,在工作中重形式、轻落实,仅停留在口头上和文件上。在检查中,个别学校对督查组提出的问题不能引起重视,找客观理由,问题整改消极拖沓,造成工作被动。
二是管理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。部分学校安全管理简单粗放,旧隐患得不到有效根治,新隐患又层出不穷,时查时有,屡改屡现。“双控”机制建设整体滞后、建设质量不高、作用发挥不充分、专业性不强。在检查中,许多学校建筑没有通过消防验收,没有相关消防验收手续。有的学校灭火器过期或配备不足,功能教室没有配备专用灭火器,应急灯和疏散指示牌损坏、数量不足或设置不合理。特别是校舍窗户全封闭、教室后门从外部上锁堵塞消防通道等问题,虽然市教育局多次明令禁止,但依然普遍存
在。
三是网格化隐患排查整改还不扎实。市教育局近年来大力推行网格化管理,但在检查中发现,还存在个别学校没有纳入网格化管理系统,特别是一些民办学校、幼儿园覆盖不全。一些学校存在明显安全问题和隐患,没有录入网格化管理系统进行挂账督办。一些学校虽然划分了网格,但没有真正落实排查责任,排查走形式,一些网格责任人不懂排查业务,不会排查,导致该发现的隐患没有发现,容易引发安全事故。
四是校园安全投入缺口还比较大。学校安全工作经费普遍投入较少,“人防、物防、技防”建设达不到国家标准。从检查情况看,许多学校保安年龄超过了50周岁,保安不是正规保安公司人员。个别学校安保器材配备不全,没有一键报警设备。学校门卫对人员、车辆出人管理不严、登记不全。个别学校视频监控对重点部位覆盖不全,设备老旧,图像不清晰,没有与教育部门和公安部门联网。
五是安全教育活动开展还不均衡。在检查中,个别学校未完全落实《邯郸市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实施方案》,没有设置安全课专用课时,与班会课、法制课混淆,开课年级不全,教案不齐。有的学校未按要求开展安全教育周、安全疏散演练等安全教育活动,师生自救自护意识淡薄,安全知识缺乏。
六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社会合力还不强。黑校车、黑网吧、小三轮、校外人员滋扰校园、游商走贩、校门口拥堵等现象屡禁不止,不断反弹。防溺水工作存在教育部门和学校积极作为,一些有关部门履职不实的现象,社会合力不强。
三、近期信访和舆情情况
5月6日,市教育局群众服务中心正式启用。群众服务中心设在教育局机关一楼,是集便民办事、政策咨询、举报受理、信访接待、舆情回应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窗口,开通了专线电话、专门邮箱、举报信箱,在微信公众号和教育官网设置专栏,畅通了便民利民服务渠道。通过群众服务中心来访接待和舆情监控,梳理分析我市近期的信访舆情工作,主要有以下问题:
一是遗留民办代课教师利益诉求问题,此类人员人数较多,受政策影响长期得不到解决。二是民办教育违规招生问题,主要涉及幼升小、小升初民办学校提前违规招生,个别民办学校出现提前“占位”招生苗头。三是个别民办幼儿园疫情期间开展有偿线上教育,遭到家长的质疑与反对。四是高三、初三开学后,学生在校用餐问题受到家长高度关注。五是重复上访人员问题,由于历史遗留原因,个别人员出现进京赴省上访的苗头。